都匀民生医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 专业守护,托起失能老人的幸福生活②

2025-07-12

耄耋失能老人的康复之路

与李老伯不同,韦老太是一位典型的全失能瘫痪在床的老人。现年 86 岁的她,瘫痪在床已经 14 年之久。因儿子在外地工作,照顾母亲的担子就落在了在家务农的小女儿身上。尽管对母亲的照顾已是无微不至,但韦老太还是因长期卧床长出了褥疮。

" 母亲全身有八个褥疮,其中一个最大面积有成年人拳头那般大,且已深及骨头。" 韦老太的小女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褥疮导致母亲全身皮肤大面积溃烂,在家时就已奄奄一息。他们对此束手无策,通过他人介绍得知都匀民生医院接收这样的失能老人后,于 2024 年 11 月 26 日将老人送到医养服务中心接受治疗。

医养服务中心的护士长朱瑛说,韦老太入院时骨瘦嶙峋,溃烂的褥疮散发出阵阵腐臭味。后来通过组织外科、内科、康复科等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后,决定采取中西医手段对老人对症治疗。就这样,韦老太奇迹般 " 挺 " 了过来,而且恢复得很快。

image.jpg

如今,在接受大半年的治疗后,她身上大面积褥疮创面已经生肌愈合。老人面色日渐红润,体重也增加不少,现在还能坐着轮椅自行活动了。" 韦老太康复的背后,不但彰显了都匀民生医院医康养服务中心医护团队的精准治疗和专业照护,更凝聚了护理人员的辛苦付出。

据朱瑛护士长介绍,对于像韦老太这样的全失能老人,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日常照料显得非常重要——穿衣、洗脸、梳头、喂饭、洗衣、定时帮助大小便、按时对褥疮创面进行清洗和换药等等,并且每隔 2 小时就要为老人翻一次身。她说,护理团队既不嫌弃也未曾抱怨过,老人的子女也曾感慨,比起这里的护工他们自愧不如。


" 对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和日常照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确实难以这么周到。" 朱瑛护士长坦言,作为一家专注于为老年人、术后患者、慢性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提供 " 预防、治疗、康复、养护 " 全周期服务的 " 既可治病又能养老 " 的服务机构,全天候配备 2 名值班医生、8 名护士以及 10 多名护工,根据不同老人不同情况,实行一人一方案照护,将工作任务和责任细化到人,确保每位老人在专业照护下高质量地舒心生活。

微信图片_20250408085929.jpg

专业照护 提升幸福指数

下午 17 时 30 分许,正值医养服务中心食堂开饭时间。当天的菜谱很丰富,有鸡蛋蒸卷、鱼香肉丝、香菇炖鸡、南瓜汤、素瓜豆汤,主食有大米饭和稀饭,老人们则根据个人口味自行选择。在宽敞明亮的餐厅,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极个别失能老人在护工的 " 投喂 " 下也开启了他们的 " 干饭 " 时刻。

3.jpg

在胡婆婆的碗里,记者发现烂碎如泥的水煮四季豆和南瓜,旁边的食堂阿姨解释说,因为胡婆婆牙齿咀嚼功能缺失,只能由护理人员用勺具捣烂后才送到餐桌上,以确保老人正常下咽。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无不体现了护理人员事无巨细的贴心服务。

朱瑛护士长介绍,医康养服务中心有专门的食堂,每天的膳食都是由医院聘请的营养专家根据老人情况进行荤素搭配,确保菜品既新鲜又不重复。特别是在老人们都普遍患有高血糖、高血压的情况下,膳食的科学搭配就显得相当重要,既保证了营养的摄入,又保障了对基础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都匀民生医院医康养中心自 2023 年 7 月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已经先后有 140 余名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术后康复老人在这里安心疗养,有的康复后回归了家庭,有的则选择在这里继续颐养。花甲之年的宋阿姨以及年近八旬的许婆婆,就是康复中心的 " 铁粉 "。她们说,在这里生活没有孤独感,心情很愉悦。

数据的背后,承载了许多没有精力照料老人家庭沉甸甸的信任和希望——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 90 岁王大爷和中度失能的 86 岁陈大爷,两人系连襟关系。王老的儿子与许老的女儿组成了一个家庭,面对同时需要照顾的两位父亲,作为上班族的他们难以周全顾及,所以将两位老人送到了医养服务中心来。他们每次入院探望,看到两位父亲被护理得如此干净清爽,他们非常满意,也很放心。


都匀民生医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都匀民生医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拥有一支由资深医生、专业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组成的医疗团队。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更怀揣着对长者们的深深关爱。

无论是日常健康监测、疾病预防,还是慢性病管理、康复训练,团队成员都以长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医疗服务,确保每一位长者都能得到及时、细致的健康照顾。

不仅在中心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生活照顾,更将服务延伸至家庭,通过上门服务,让“医养结合”真正走进每一个需要关怀的家庭。


撰稿:张仁东


阅读29
分享